内蒙古


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直到胡锦涛同志将素质教育写进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工作报告。二十七年间,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将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为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理念,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目标。尽管这样,但全国素质教育总的情况是推而不进,应试教育甚至愈演愈烈,我国目前教育的症结在哪里?有何解决方法呢?怎样才能回答“钱学森之问”呢?

一、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1905年废除科举至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已逾百年。从1977年重新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至今,中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已经有30余年。应当说,积3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深层次的。例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难以突破的瓶颈。  

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的教育任务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潜心学习专业知识的寥寥无几,除准备考研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是混个毕业证了事,因为中小学没日没夜的强制性学习经历,已经让他们对学习深感厌恶。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有趣而怪异的现象:幼儿园变成了“小”学,中小学变成了“大”学,大学变成了“不”学。

这种现象导致的连锁效应更让人痛心: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补课,一直补到高中毕业,孩子们根本没有童年可言;老师为补课挣钱,上课留一手,谁来补课给谁讲,不惜出卖良心做出种种有损师德之事,“长圣人”变成了“短艺人”;各地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弄虚作假、恶意竞争,优秀的生源成了教师赚钱的工具。  

这些触目惊心教育乱象,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水准下降了。总的来说,今天的教育是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

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因此,最令人担忧的是今天教育的久远后果,一代代新人经由这种教育走上了社会,他们的精神素质将决定未来中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精神水准和社会面貌。让教育回归人性,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拖延下去,只会愈加积重难返,今后纠正起来更加事倍功半。 

二、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推开的原因

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可为什么总是推而不进呢?主要是由两个误区造成的。

误区一:整个社会,包括一些教师、校长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一谈素质教育就以为是知识技能越多越全面素质就越高,于是,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狠不得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在这样的误区里,孩子本来就够重的学业负担上,又加了很多的砝码,非但没能减负又增加了新的负担。其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其内容和形式是两全教育,即面向全体的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因为只有立德才能树人,正如古语所云: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讲的就是人生不同阶段的德育问题。只有心智成熟和道德健全,才会构建起一个人的精神大厦,才能培育出一个人的精神禀赋,精神才是终身发展的不竭资源和不朽动力。

只有面向全体的教育才能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解决每一个个体的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发展就是通过科学教育让人求真而启智,通过道德教育让人向善而积德,通过艺术教育让人变美而可爱,通过体育教育让人健康而长寿。一个真、善、美、健的人,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人变的优秀,从而获得幸福。  

德是基础,它能促进智力因素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立德树人这一基础上的两全教育,才是教育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

误区二:提起素质教育,人们就和升学率对立起来。虽然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甚至是对立的理念,但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应试能力,两者并不矛盾。即使在目前这样的教育体制下,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很多。一个没有理想抱负的人,学习是不会有动力的,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学习同样也不会有动力,我曾问过我校那位当年中考只在全市排名125名的任国亭同学,是怎样考取清华大学的?他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进步?他说:“是您的励志教育让我有了做人的目标和坚持的力量,是老师的感恩教育让我懂得了只有努力走向成功,才有能力报答受苦受累的父母。”由此可见,不要把素质教育和高考对立起来。  

只有走出误区,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才能找到出路。  

那么应当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我经过深入思考分析,归纳了一个建议方案,概括为“1263”综合配套建议方案,即,坚持一个核心,尊重两个规律,推进六项改革,加强三项监管。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议

经过深入思考分析,我归纳了一个建议方案,概括为“1263”综合配套建议方案,即,坚持一个核心,尊重两个规律,推进六项改革,加强三项监管。  

(一) 坚持一个核心。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从他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因此,“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真正做到“要成才,先成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教育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因此,立德树人,任重道远。  

(二) 尊重两个规律,即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两全”教育  

1.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人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教育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价值追求,即在坚持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前提下,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教育者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个体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活泼地发展。努力使每个天赋、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的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尽量避免围绕高考而培养出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激活、守护、培育美好人性,是基础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价值使命与哲学境界。因此,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让每个学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发展是教育的职责。  

2.尊重人的认知规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人都会面临着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切忌“揠苗助长”和“填鸭式”的教育,要按照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去使每个孩子得到最优发展,使他们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得到相对应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执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热爱学习、享受成长的过程,让教师成为培育兴趣、塑造人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  

(三) 推进六项改革,实现强国教育梦  

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经济大国,然而,真正要实现习总书记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改革教育不可!许多由弱变强的国家都因教育这个秘密武器而实现了一个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因此,我们要想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美丽中国,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要想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从大国教育发展为强国教育,就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进而实现强国教育梦。  

1.校长队伍改革  

教育家型校长是新时期对校长办学提出新要求,但教育家是稀缺资源,如果没有一个发现选拔人才的机制,黄金也必将永远埋在地下与泥沙为伍。我常常和师生们讲,校长说到底是一种职业,一种使自身和他人变得更加高尚和幸福的职业。因此,只有实现校长的职业化,才有可能培养出教育家型校长。这就必须深化校长队伍改革,校长的选拔应废除行政任命制,按照“公开选拨、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遴选任用校长,校长再选聘副校长,真正让那些爱教育、懂教育的人脱颖而出。有思想的校长才能办出有文化的学校。有了一支专家型职业化的校长队伍,才能带出一支学习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贯彻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办学方针和理念。特别想说的是,包括管教育的行政官员,也应选行家里手,因为教育这个行业不同于其它,误人子弟是不可弥补的。  

2.教师队伍改革  

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抓好了教师队伍的改革,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为总体要求,改革教师队伍。通过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考核制和内部结构工资制等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教书育人的好教师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让那些师德败坏的教师走下讲台,下岗或转岗,不再误人子弟。  

3.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增效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要点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因为伴随人一生的唯有自学。因此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解决教和学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演员角色变成了导演角色,将学生的观众或听众角色变成演员角色。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被动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只会让学生厌学,这也是一些学生上了大学就不再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原因,更是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根本所在。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4.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文科学领域的内容少,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难而深。虽然也发放了法律常识、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教材,但学校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课程比例也设置的很少,再加上高考不考这些科目,学生基本上看都不看一眼。对于多数人来讲,人生更多需要的是常识,而并非高深的知识。伦理道德、文明礼仪、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的一般知识应该成为做人的常识,自然科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应以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方式为主,而不应该灌输太多太深的知识,这些知识实际上对多数人来说用处并不大,但它却占据了学生的全部精力。还有外语课程的开设应当作为选修课或者降低高考分值,而不应当让全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都学外语,结果是时间花费了很多,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应当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注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通过教育铸就人的精神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5.高考制度改革  

虽然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高考应试有关,但高考只能改良而不能革命,目前中国不可能取消高考,也不应该取消高考。然而,高考怎么考,考什么都可以大做文章。我们要在高考命题和高考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高考指挥棒向素质教育倾斜,将教育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和理念上来。如降低自然科学内容的难度,加大人文科学的内容,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及为全民族所共同认可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伦理道德等列入高考内容。再比如外语科目除综合性大学必考外,其他专业院校可以不计外语成绩,即使非考外语不可,也应该降低外语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  
总之,高考这个指挥棒,应当指挥人们去学习相对更有用和更重要的东西,因为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要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体魄为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给了地方和办学机构很大空间的自主权,但作为学校,即使给了再大的自主权,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因为毕竟还得服从高考,而作为省级党委和政府,完全可以自主招生,自主命题,自主设置课程体系,进而改革高考。  

6.用人机制改革  

目前,困扰很多单位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的缺乏。其实,我们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乏一种更加科学合理选拔人才的机制和适合人才成长的土壤。从某种意义来讲,发现和选拔人才比培养人才更重要。政府要倡导重学历而不唯学历的选人用人理念,真正营造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拔人才的环境,建立一种能够让人脱颖而出的机制,同时在人才评估、管理和激励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措施。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 “星光大道”,这档节目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展示和竞争的平台,它让一批某草根艺人中的天才一夜成名,让我国的艺术天空,更加绚烂多姿。“星光大道”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这样选拔人才的意义甚至远远不止这些,这样的机制一旦形成教育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会大大改观。如目前,将“白领”和“蓝领”的身份,搞的如此悬殊,甚至在许多选拔机会面前,以身份资格将“蓝领”淘汰出局。只有改变这种选人用人的观念和机制,才会从根本上引导人们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四) 加强三项监管  

再好的制度和政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要使以上措施得到落实,必须加强监管。  

1.监管经费落实  

近年来,无论是我国还是我区在教育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因此,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的监管力度。各级政府是否把应当给教育的钱给了教育?这些钱要花在什么地方?怎么花?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将钱花在学校文化建设、教师培训、教学改革、学生实践等方面,从而增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2.监管办学行为  

目前,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已经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因此,应该通过自治区人大或政府制定地方法规条例,规范办学行为,真正做到以法治教。对于学校办学的评价考核机制,以及教师行业的准入制度,教师职业的评估制度,教师晋级的评选制度,教师业务的培训制度等等,全部立法并严格执法。那么,教育这个行业风清气正的局面便指日可待。  

3.监管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不能只以分数来衡量,应该建立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并进行有效监管,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现状才会得到改观,素质教育才可能真正实施下去。

分享到:
政策新闻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平安校园
自救自护
专家顾问
安全预案
资料下载
身心健康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身心专题
健康大讲堂
校园文化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活动
课外延伸
校园饮食
饮食标准
营养食谱
食品鉴别
安全示范
饮食公开课
德育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公益短片
国学
国学启蒙
国学课堂
国学讲坛
国学人物
国学书院
科技
科技前沿
科学漫谈
科学探秘
知识海洋
科普活动
名师讲堂
名家课堂
第二课堂
升学讲座
特级教师
世界名校公开课

音乐
走进音乐
音乐资讯
音乐学堂
音乐专题
音乐人生
美术
美术常识
美术教程
美育书籍
世界名画欣赏
武术
资讯
武德
武诀
武学知识集锦
资源中心
家长学堂
学龄前
小学
中学
家有考生
家庭教育

中国校园健康网络管理办公室

Copyright © 2014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地址: 西城区西外大街135号北展剧场东二层 邮编 :100044

总 机 Tel:(8610)-6833 5833 邮 箱:office@chinaschool.org.cn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